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几年能好?治愈率高吗?

栏目:三叉神经鞘瘤|发布时间:2020-04-28 15:44:00 |阅读: |

  三叉神经鞘瘤发病率仅次于听神经瘤,是二位的颅内神经鞘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07%~0.36%,占颅神经鞘瘤的0.8%~8%。患者一般中年起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较高发病年龄为38~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和影像鉴别

  三叉神经鞘瘤临床上可以分为颅后窝型、颅中窝型、周围型及哑铃型四种类型。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是一侧面部感觉异常或者疼痛、麻木,逐渐出现咀嚼肌无力和萎缩。诊断方面主要表现为CT肿瘤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增强后肿瘤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磁共振检查可以显示边界光滑、清楚的肿块,T1像为低或者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

  治疗办法因大小而异

  三叉神经鞘瘤的一次治疗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选择了欠妥当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解决患者的病痛,还会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治疗策略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的类型与严重程度、以及肿瘤的大小所决定。

  早发现早治疗也重要,因为当三叉神经鞘瘤长大后,会增加手术难度,同时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从而进一步产生相关症状,比如面瘫、走路不稳、听力下降等等。

  1、对于体小(一般为小于2cm),以面部麻木,或者是以轻中度疼痛为症状、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

  2、对于肿瘤较大(>2.5cm)的患者,放疗一般无法即刻缓解疼痛症状,也无法在短期内缩小肿瘤体积,甚至由于放射性坏死的出现,肿瘤体积进一步的增大,产生更加严重的压迫症状。这时,手术切除才是更佳的治疗方案。

  对于体大的三叉神经鞘瘤,手术还是很具有挑战性,这是用于三叉神经的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正如前所述,三叉神经起源于脑干,跨越多个颅底孔道,分布范围深在,周围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多条颅神经。三叉神经鞘瘤手术方式包括前方入路、侧方入路、后方入路、硬膜下入路、硬膜外入路及硬膜间入路,术式较为复杂,须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等因素决定,对就诊医院的手术设备及主刀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预后:手术全切可治愈

  国际上,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强调了根治性手术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全切除才能“治愈”),而三叉神经鞘瘤部分切除后仍然有很大概率复发,特别是囊性肿瘤的复发率高于听神经鞘瘤。

  INC国际神经外科表示,三叉神经鞘瘤是一种以良性肿瘤为主,完全切除可治愈的良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完全切除后可恢复正常生活。但一些过于严重的患者,其三叉神经鞘瘤术后的神经损害会导致不同的表现,发生在眼支会导致眼部感觉异常,眼泪分泌困难,角膜溃疡,较后失明;发生在上颌支会使颌面部感觉麻木,发生在下颌除了腮帮子麻木外,咀嚼也会受到影响,吃饭没劲。如果发生在三叉神经主干,以上的三种症状都有可能出现。

  相关文献统计了1987年至2008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病变小(小于3cm)2例,中(3~4cm)5例,大(大于4cm)6例,较大(大于5cm)4例。术前症状包括三叉神经感觉减退(53%)、面部疼痛(53%)、头痛(35.3%)、听力障碍(17.6%)、癫痫(17.6%)、复视(11.8%)、共济失调(11.8%)、偏瘫和伴有乳头水肿的颅内压升高(5.9%)。平均随访时间为10.5年(121.6个月)。其中全肿瘤切除16例,1例NF2患者因海绵窦内粘连而不能完全切除,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7例采用三叉神经麻醉;7例保留了三叉神经运动功能。2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出现轻度面神经麻痹,1例神经纤维瘤病2型患者肿瘤复发,均顺利切除。在9名报告面部疼痛的患者中,只有1人术后仍有症状。

  参考文献:Ramina R,Mattei T A,Sória M G,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trigeminal schwannomas[J].Neurosurgical focus

  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是一个纯外籍的、聚集了国际神经外科不同细分领域专家的国际教授团,囊括了10多位来自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欧美及日本等的国际神经外科教授。他们对于三叉神经鞘瘤等的高难度切除手术都有较为独到的操作手法和丰富的成功经验,有的案例堪称教科书级经典示范。国内患者如想寻求国际手术专家的高切除率及顺利手术,可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国际教授远程咨询。咨询热线400-02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