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胶质瘤

INC脑博士“深度拷问“低级别胶质瘤咨询的25个问题

栏目:脑胶质瘤|发布时间:2023-03-30 22:22:12 |阅读: |
  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是有争议的,那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咨询都有哪些关键的必知呢?
 
  1.什么是低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是一类不常见的、WHO分类为I和II级的,病理学上就是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胶质细胞,分子病理上通常都有IDH基因的突变。通常处于非活动状态,但是不少肿瘤会演变成致命性的高级别胶质瘤。由于此类肿瘤具有漫长的无症状自然史,对那些病灶局限、症状轻的病人,往往预后较好。
 
  2.低级别胶质瘤会遗传吗?
 
  没有证据表明低级别胶质瘤是遗传性的,低级别胶质瘤甚至不在体内传播,低级别胶质是仅影响大脑的原发性癌症。临床中有些不同综合征患者,胶质瘤可能为其发病的一种并存形式,但常以高级别胶质瘤胶母为主。
 
  3.青年、老年人得的胶质瘤一样吗?
 
  青年人胶质瘤和老年人的胶质瘤类型大多不一样,包括突变的基因不一样,预后也不一样,老年人的胶质瘤预后明显较青年人差。
 
  4.LGG无症状病人真的没有症状吗?
 
  很多病人发现LGG时,往往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如运动、语言、感觉和视野损伤,认为疾病不重。然而经过认真检查,发现30-50%的“无症状病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情绪、决断、判断、工作记忆等方面的障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低级别胶质瘤不能等待观察,需要治疗,缓解症状加重。
 
  5.低级别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胶质瘤较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下顺利、较大范围地切除肿瘤。低级别的放化疗目前仍有很多争议,需要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方案。
 
  6.医生如何做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的?
 
  一般会进行多方位评估,涉及病情评估、职业特点、治疗风险与收益评估、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状况评估(治疗要求与后续支撑)、多学科治疗团队的统一性与患者的协调评估。
 
  7.胶质瘤患者手术时机?
 
  一般情况下患有胶质瘤病人一经发现尽早手术,推迟手术时,肿瘤会累及更多重要结构,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可能。
 
  8.偶然发现、无明显症状需要手术吗?
 
  肿瘤较大或有广泛的神经系统症状者,通常需要立即手术切除肿瘤。肿瘤较小以及症状轻微的病人,究竟是立即切除还是延迟手术,仍存在争议。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在确诊为LGG后,做顺利范围内的较大切除。不少研究提示,此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另一种替代方案就是对那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病人,予以保守治疗。一旦病人影像学上出现肿瘤进展,如难治性癫痫发作、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或影像学显示已经转化为高级别胶质瘤时,再进行手术切除或者其它治疗方法[。
 
  答:一般情况下患有胶质瘤病人一经发现尽早手术,推迟手术时,肿瘤会累及更多重要结构,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可能。
 
  9.重要部位的胶质瘤可不可手术?
 
  重要部位的胶质瘤的手术风险是较高,但是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可以进行分手术的,但是关键之一是家属的对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脑干胶质瘤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对于生长局限、外生性胶质瘤,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满意的对病变行大部切除。对于累及单侧丘脑、范围比较局限的丘脑胶质细胞瘤也可以顺利切除病变。对于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完善患者术前评估,充分了解传导束损害情况,进而判定患者术后肢体恢复情况,也是可将病变满意切除;现在新的影像学技术如功能(DWI、DTI)磁共振,新的术中设备如术中超声生、术中导航、术中CT、术中核磁,可增加手术的顺利性和病变切除程度。当然,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医师的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0.累及功能区如“说话中枢”或“运动中枢”胶质瘤能否手术?
 
  目前胶质瘤手术不存在手术禁区,新的影像学技术如PET,功能(Bold成像、DWI、DTI、静息态成像)磁共振、脑磁图成像;新的麻醉药物与技术,如喉罩插管、唤醒麻醉;新的电生理监测手段与术中设备,如直接电刺激器、术中皮层脑电、术中超生、术中导航、术中CT、术中核磁,可以实现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情况下较大切除病变,术后即使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只要功能结构区、传导束得到合适保护,待病变周边缺血、水肿好转后,患者神经功能都能有程度的恢复。
 
  11.脑胶质瘤术前准备大致含括哪些?
 
  除了胶质瘤患者出现脑疝或昏迷等症状需急诊手术外,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例胶质瘤患者术前均需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的心肺功能检查,以评估麻醉、手术风险。如术前有心血管、肺功能异常、代谢性疾病等,术前应首先治疗这些疾病。其它可以增加手术风险的疾病有:凝血机制异常、感染性疾病等。
 
  12.术前患者家属应该了解哪些内容及准备?
 
  ①术前的初步;②需手术的理由:确定诊断;抢救生命;缓解症状;至少是为了延长生存期,而希望尽可能多地切除;单独使用放疗或化疗效果较差等;③不手术的风险;④手术以外治疗方法的种类,以及这些方法对预后的影响;⑤做什么样的手术:麻醉有关事项,皮肤切口,开颅,脑切除范围,预定切除的程度,主刀及助手是谁,评估所需时间等;⑥术中,术后的危险性:麻醉风险、开颅及切除肿瘤伴随的出血、由于脑切除产生新的神经症状风险、术后出血、术后脑水肿、感染、肝脏、肾脏、心脏等出现合并症的风险等。⑦评估术后经过和治疗方案:进入监护室,患者痛苦程度和时间,术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可能性及开始时间,如果是胶质母细胞瘤,则平均的生存期等等。
 
  13.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率会影响预后吗?
 
  这种胶质瘤切除程度越多,病人预后越好,但由于病人生存期长,所以需要保护病人功能。但是这种肿瘤和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而且很多功能区胶质瘤不能扩大切除,需要按照功能边界切除,而非解剖边界切除。
 
  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手术切除的程度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但是观察研究为更广泛的手术切除提供了证据支持。在一个更为详尽的回顾性观察研究中,对216例半球LGG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多元分析后发现,初始切除程度是较重要的预示总生存期的指标;术前小的肿瘤体积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相关。
 
  14.手术会刺激胶质细胞瘤生长吗?
 
  无科学依据证实手术会刺激胶质细胞瘤的生长,少数病人术后出现肿瘤病情加重源于其手术切除有限,残余肿瘤较多,因血运障碍引起继发水肿加重引起,因此强调手术切除要充分完全。
 
  15.术后需要放疗吗?较好时机是什么?
 
  一般认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应尽早放疗和(或)化疗,如果患者术后没有伤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术腔血肿等情况,应在术后尽早采取放疗和(或)化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是否需要放疗以及何时开始放疗,需要咨询的神经肿瘤放疗医生,对于有放疗指征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可以放宽到术后1-2个月。
 
  16.哪些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后要放化疗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适应证、较佳时机、放疗剂量等一直存在争议,目前通常根据患者预后风险高低来制订治疗策略。如果病人有如下常见危险因素,指南辅助放化疗:年龄≥40岁、肿瘤未全切除,肿瘤体积大,术前神经功能缺损,IDH野生型等是预后不良因素。对于肿瘤未全切除或年龄≥40岁的患者,行早期放疗和(或)化疗。年龄<40岁且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可以选择密切观察,肿瘤进展后再治疗。
 
  研究表明,对LGG病人术后立即放疗,增加了肿瘤无进展时间,但对总生存期却没有影响。那些有很大可能肿瘤进展的患者,以及一直表现为肿瘤相关症状的患者,有可能从术后立即放疗中受益。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22845号临床试验将311例LGG病人,随机分成立即放疗组和暂缓放疗组,平均随访8年。和暂缓组相比,术后立即放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5.4和3.7年),但对总生存期没有影响(分别是7.4和7.2年)。大部分暂缓放疗的病人(65%)于疾病进展后均接受了放疗。对总生存期没有好转的结果提示,放疗延迟了LGG的进展,但并没有阻止其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因此,在影像学上出现进展之后再给以放疗同样是合适的。尽管生存质量没有被仔细评价,但是癫痫发作在立即放疗组中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对于术后放疗,很多医生建议年轻(≤40岁)病人、肿瘤全切后、存在有利的分子学特点的病人术后随访观察;年长的病人、术后有肿瘤残留、且有一项或者多项不利的分子学特点者立即给予术后治疗。对于那些不在上述两类的病人,危险因素越多,越倾向于让病人尽早开始放疗。同时要注意,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对治疗策略倾向会有所不同,也要避免过度治疗。
 
  17.放疗能让肿瘤消失吗?
 
  部分胶质瘤患者通过放疗可以在影像上得到合适控制,通过放疗,部分肿瘤能在影像上达到消失。但影像上的肿瘤消失并不代表肿瘤的治愈,仍需要定期复查,为了增加和巩固疗效,病情需要时还需加行化疗。
 
  18.放疗后哪些常见脑损伤?
 
  放射性脑病分为早期急性反应、早期迟发性反应、晚期迟发性反应三个阶段。
 
  早期急性反应:通常发生在放疗后头几天,出现头痛、发热、嗜睡和原有的局部症状加重。急性反应是可逆的,经脱水、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预后良好。
 
  早期迟发反应:出现在治疗后数周至数月之内,依据脑的放射部位不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嗜睡,可伴有原有疾病病情恶化,一般能自行恢复,非致死性。糖皮质激素可使病情好转。
 
  晚期迟发反应:多数出现在放疗后数月或数年,较短2个月,较长可达25年,多数为1~2年。其发病率在1.2%~5%之间,包括局部放射性脑坏死和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病理改变分为萎缩型和扩张型两种,前者多见于全脑放疗的病人,属弥漫性放射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为大脑功能障碍,即智能低下、记忆力差、认识障碍、精神异常、反应迟钝、步态障碍,但无颅压增高;后者为局部放射性脑坏死,主要以颅压增高为主,加上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伴有大脑功能障碍、智能低下,如发生在脑部的原发肿瘤部位,不易与肿瘤复发和恶化相鉴别。病情急剧恶化者可在数月内死亡,也可缓慢进行性加重,不可逆转,甚至发展成植物人,也可出现衰竭状态,导致死亡。
 
  19.何种放射性脑病需再次开颅手术切除?
 
  对于扩张型放射性脑坏死,可以手术切除病灶,清除坏死组织,解除压迫,好转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术后加上药物治疗可促进病情好转。如坏死灶广泛,且为重要功能区,则应外加去骨板减压。
 
  20.术后什么病人需要化疗吗?
 
  目前对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化疗还存在争议,主要包括:化疗的时机、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与放疗次序的安排等。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应考虑包括化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伴有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化疗,而推迟放疗的时间。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化疗方案包括:PCV方案(1级证据);TMZ单药化疗(2级证据);TMZ同步放化疗(2级证据)
 
  21.使用化疗药有什么注意的?
 
  根据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果病人基因检查显示对化疗比较敏感,如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1p19q杂合性缺失,通常对化疗比较敏感,目前化疗的副作用相对较低,可以进行化疗;另外对于一些弥散的肿瘤(如生长到对侧,而手术难度较大),也可以化疗后再手术切除。
 
  选择作用机制不同及毒性不重叠的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减少耐药的发生率。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癫痫药物会产生相互影响,同时使用时应酌情选择或调整化疗药物或抗癫痫药物。化疗选用PCV方案,而不是替莫唑胺。
 
  22.LGG诱发的癫痫可以治好吗?
 
  癫痫是LGG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和原发性癫痫相比,幕上LGG相关联的癫痫发作,较难治疗。在大部分病人,全部切除或者次全切除肿瘤对癫痫发作都会有好转。放疗和化疗同样能使得许多病人的癫痫发作好转,甚至是在缺乏影像学方面好转的证据之下可见。
 
  23.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后怎么办?
 
  采用MRI来区别复发和放射性坏死困难,很多时候还需要活检。复发时,可以考虑挽救性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的联合治疗。复发之后的病变,既可能是LGG还有可能是高级别胶质瘤。
 
  24.LGG预后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LGG预后较好。尽管LGG的自然史差别很大,部分病人会恶化。很多病人都有一段影像和临床上相对稳定的时间:星形细胞瘤大约5~7年,少枝胶质瘤则更长。
 
  病人的预后和诊断时的年龄相关。分子学特点是那些含有IDH1和IDH2突变的病人,相比于那些缺乏这种分子学特征的患者,预后会更好。较常见的揭示不良预后的临床特点包括:较大的年龄(例如≥40岁)、功能状态差、非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局灶性神经缺损,颅内压增高)、位于额叶和顶叶以外、肿瘤较大(≥5 cm)或MRI显示位于肿瘤内部明显的强化、不全切除、星形细胞成分、高的增殖指数(MIB-1>3%)。
 
  25.低级别胶质瘤如何随访?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协会(NCCN)及临床共识建议在LGG确诊后初期的5年里,应该每3~6个月随访一次MRI,继而每年做一次MRI,随访期间如有发现新的不适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及时医院复查。
 
  总之,对于胶质瘤的治疗,应该在胶质瘤明确病理诊断后,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如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放疗联合化疗、观察复发时再放疗或化疗。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依据,证实放疗和化疗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不正规的放疗和化疗有可能会造成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增加,无端增加了放疗和化疗的风险,治疗效果得不到可靠的确定。
 
  低级别胶质瘤往期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