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2,NF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22号染色体的NF2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全身多系统病变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病变、眼科病变和皮肤病变。其中,NF2相关神经系统多发肿瘤是较严重的病变,也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该病复杂,临床无法治愈且可持续进展,治疗上需多学科协作,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态、肿瘤负荷、治疗获益以及治疗风险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地采用手术、放射外科、药物以及神经功能重建等方法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保护和维持重要的神经功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NF2的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新生儿的NF2患病率约为1/25000。NF2患者的皮肤斑块和眼部病变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但因无症状而常被忽略;多数患者因出现听力下降而就诊,平均发病年龄为18~24岁。
在过去的30多年中,1987年制定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和2005年提出的Manchester诊断标准,一直是NF2的公认诊断标准。经多国、多学科专家联合建议,2019年美国神经纤维瘤病会议对NF2的诊断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本共识将其作为NF2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满足A、B、C任意一项确诊条件即可诊断。
诊断条件A:双侧听神经瘤作为独自的诊断条件,可以确诊为NF2。
诊断条件B:不同部位的2个NF2相关肿瘤中,检测到同一NF2基因突变可诊断为NF2。
诊断条件C:满足以下2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标准+2个次要标准可以诊断为NF2。
主要标准:单侧听神经瘤;NF2患者的一级亲属;≥2个脑脊膜瘤;在血液或正常组织中检测到NF2基因突变。
次要标准a(同类病变可累积计数,如罹患2个神经鞘瘤,则视为满足2个次要标准):室管膜瘤、神经鞘瘤(如主要标准为单侧听神经瘤,则应至少包含1个皮肤神经鞘瘤)。
次要标准b(同类病变不可累积计数):青少年囊下或皮质性白内障、视网膜错构瘤、40岁以下视网膜前膜、脑脊膜瘤。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NF2的重要手段,对于疑似NF2患者,初次就诊应行脑和全脊髓的增强MRI检查。对于确诊患者,应每年进行1次头颅增强MRI检查,每3年进行1次脊髓增强MRI检查,对于无脊髓肿瘤者,可5年进行1次脊髓MRI检查。
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可直接诊断为NF2。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应进一步行遗传学分析。主要的检测方法为:采集患者的外周正常组织或血液(分离出血液淋巴细胞、黏膜上皮细胞等)以提取DNA,然后进行NF2基因突变检测,如发现NF2基因存在突变和(或)大片段缺失,可作为遗传学诊断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约20%的散发病例存在基因型镶嵌特征,故而仅提取外周正常组织中的DNA可能检测不到NF2基因突变。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取材不同部位的≥2个肿瘤进行NF2基因检测,方能进一步确诊。
不同NF2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可分为重型(Wishart型)和轻型(Gardner型)。Wishart型患者常在20岁之前发病,其合并颅内、椎管内多发肿瘤,病情进展较快。Gardner型患者的发病年龄常较大,除听神经瘤外,可不并发其他肿瘤,其病情进展较慢。目前认为,患者临床表型的轻重程度与基因突变类型存在相关性。NF2基因发生无义或移码突变后会形成截短蛋白,患者的临床表型相对更重,而出现大片段缺失和错义突变者的表型偏轻。NF2基因突变位点的位置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如突变发生在3′端(14、15号外显子),则脑膜瘤的数量相对较少、死亡风险更低。整体而言,NF2基因的2~13外显子发生截短突变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另外,应对确诊NF2患者的子女进行筛查。其子女出生时即应监测白内障的发生情况。10岁后需行头颅、脊髓MRI和听力学检查。20岁以下应每年筛查1次,超过20岁则每3~5年筛查1次,直至40岁。是否行基因检测应视诊断需要而定,如患者存在NF2基因突变但无临床表现,应每年行1次头颅MRI检查,每3年行1次脊髓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