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是上帝,没有决定生死的权利。
——亨利·马什
“针对你的情况,这一部位的肿瘤不建议手术。”“DIPG无法通过手术得到合适的治疗。”“手术并不能根本性好转患者的现状。”当疑难脑瘤患者得到INC德国巴教授这样的评估时,有些患者无法接受、有些深感遗憾……为什么教授不能够为自己手术?
手术,还是不手术?临床中难免遇到两难选择。
有时候,手术可以做得很,病人却恐惧手术、不愿手术;有时候,病人很可能无法手术,但病人及家属仍四处寻求可以手术的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医疗的决策就像是风险投资,要权衡收益与风险,只有当收益大于风险时,治疗才是有价值的。收益和风险怎样计算?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医生不仅仅要考虑医学上的不确定性,更多要考虑的,是医学以外的内容。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考虑患者术后面临功能缺失的可能。大脑是如此地错综复杂又不堪一击,比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更加难以修复。手术是否能够获益是巴教授选择是否手术的重要指征。如果病人术后变得更差、甚至残疾、长期昏迷不醒,巴教授是不建议手术的。
脑干弥漫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
18岁的茜茜检查出脑干占位性病变,考虑到手术的性和较大难度,加上暂时症状不明显,于是先选择了保守治疗,没想到一年后,头痛呕吐症状加重,再次去检查发现脑瘤增大,病理结果为预后较差的脑干弥漫型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而咨询了INC国际教授后他表示肿瘤边界不明显,建议放化疗维持生存。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要与病魔展开如此持久的“攻坚战”,未免令人叹息!这仍是当今的国际难题,随着近来许多新药研究出现,患者会有更多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