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INC——
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枕骨大孔脑膜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栏目:学术论文|发布时间:2021-04-28 10:12:24 |阅读: |

  一直以来,枕骨大孔脑膜瘤(FMM)是具有挑战性的病变,关于其较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来自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现任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教授的Helmut Bertalanffy(赫尔穆特·巴特朗菲)教授在其论文《Improving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by translating surgical experience into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complexity score》中提出了枕骨大孔脑膜瘤手术治疗的一些原则。

  巴特朗菲教授在该论文中分析了39例枕骨大孔脑膜瘤患者,他们的平均较大直径为31.1mm。在两种情况下,有硬膜外扩张。通过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骨交界处的全部前部病变,并通过中线枕下入路和C1椎板切除术,继发于肿瘤侧。没有除1例术后垂体轻瘫的病例外,无其他并发症。

  巴特朗菲教授研究团队考虑将枕骨大孔脑膜瘤归类为一个分类系统和一个复杂度评分,以便为每个评分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当复杂度得分为5或更高时,巴特朗菲教授考虑到为良性建议进行次全切除。

  枕骨大孔脑膜瘤于1872年一次被描述。脑膜瘤位于此区域代表挑战性病变,因为它们与脑干和下颅神经接近,与邻近的椎动脉及其分支一样。这些病变大多数(90%)位于腹侧和腹外侧,但它们可以位于大孔孔环的任何位置; 因此,需要根据肿块的位置调整手术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39例患者由手术室进行手术。INC巴特朗菲教授团队总结了长期症状、颅神经症状和其他症状(表1)。成像检查包括增强对比度的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椎骨血管造影等。基于手术方法、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的评估,我们对病变进行了分类,包括对较大肿瘤直径、发育腔(硬膜外、硬膜外和硬膜外)、椎骨动脉(VA)受累(部分和全部包裹)、脑干(BS)附着力和去除等级。

  各种类型的前外侧脑膜瘤

  考虑到肿瘤的轴向硬脑膜附着与齿状韧带之间的关系,有33例显示前病变(84.6%),有6例出现病变,表现为后部病变(15.3%)。 我们进一步将前病变内的硬脑膜附件分为

  八个纯前病变和25个前外侧病变。前外侧肿瘤被分为12个A型肿瘤和13种B型肿瘤。

  在脑膜瘤中,有10个位于枕骨大孔L位,23个位于枕骨大孔H位,其中6例呈对称性(枕骨大孔的双侧都有生长)。 研究特征对于前侧和前侧肿瘤的矢状硬膜附着,1型脑膜瘤为22和2型脑膜瘤是11。

枕骨大孔区(FM)示意图。高FM(H):水平线之间通过交界处的斜坡中部三分之一和水平线穿过基底的水平线之一。低FM(L):在较后一行和穿过C2椎体上缘的水平线

  平均较大直径为31.1毫米(±10.7毫米)。在两个病例(5.1%)中,肿瘤有硬膜外扩张。我们还考虑了神经血管的参与结构。 6例出现脑干粘连(18.0%),并且有VA包裹在17例中(51.5%)(表3),其中12个为总数包裹(占患者的30.7%)和五个部分包裹(12.8%的患者)。巴特朗菲教授团队在CS中添加两个额外的积分,VA包裹和BS粘连是这些关键条件,会影响手术治疗和预后。实际上,这两个参数的频率均更高(p <0.05)在接受部分切除的患者中.

  多年来,包括巴特朗菲教授在内的几位作者分析了枕骨大孔脑膜瘤的外科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肿瘤复发、硬膜外生长、血管包扎和蛛网膜瘢痕形成很重要并且被广泛接受,这些是枕骨大孔脑膜瘤根治性切除的决定因素。

图(左)和T1加权磁共振图像的两个治疗病例(右)描绘了两种类型的矢状硬脑膜附着。

  通过以上分析的主要功能分类系统,特别是有关硬脑膜附着特征的分类系统,可以定义手术方法。通过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法,我们将较大水平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因此,潜在的数量为我们的患者带来并发症。已经提出了许多用于治疗前和前外侧枕骨大孔脑膜瘤的手术策略。

  结论: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详细的术前需要进行计划,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准确

  肿瘤的血运重建是在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清洁手术区域,以正确识别神经血管结构。 但是,对于CS特别高的患者(CS 4.9),优选部分切除手术方法。 实际上,通常在平均CS值明显较低的患者中进行全切除(2.5)。 对于CS≥5,部分切除肿瘤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考虑结局和预后的手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