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导航
出国看病咨询电话
联系顾问
INC——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平台
当前位置:INC > 神外资讯 > 神外疾病 > 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要点及手术入路

栏目:脑膜瘤|发布时间:2021-02-23 16:05:25 |阅读: 635次|

  斜坡脑膜瘤、岩斜脑膜瘤和蝶岩斜脑膜瘤的外科解剖特点不同。起源于斜坡上2/3的脑膜瘤,向后推挤脑干,被认为是斜坡脑膜瘤。岩斜脑膜瘤可累及斜坡上2/3,位于Ⅴ对脑神经内侧,肿瘤主体位于蝶枕软骨结合的外侧,脑干和基底动脉被推向对侧。蝶岩斜脑膜瘤的特点与岩斜脑膜瘤相似,但肿痼沿内侧的蝶骨翼累及海绵窦的外侧壁。由于小脑受压而引起的头痛与共济失调是较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长束体征、痉挛性轻瘫和脑神经病变也常见。

  如何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中提到:脑膜瘤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手术切除肿瘤程度越高,术后复发的机会越低。

  1957年, Simpson介绍了脑膜瘤手术切除的5级分类(表625)。I级的复发率为10%;Ⅱ级的复发率高出两倍。 Simpson分类的级别越高,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切除范围达瘤周2cm,属于0级切除。研究显示0级切除凸面脑膜瘤手术后没有复发;平均随访期为5年8个月。1992年, Kobayashi和同事根据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程度修改了 Simpson的分类标准(见下表)。

斜坡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

  如果不治疗,这些肿瘤的自然史是大型肿瘤几乎均导致死亡。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前,手术治疗的疗效很差,手术死亡率超过50%。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神经麻醉学、重症监护治疗的发展和颅底解剖知识提高,手术切除此类病变,其病残和死亡的风险已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咨询详情,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用外侧颅底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的原则包括避免牵拉脑干、避免静脉特别是 Labbe静脉损伤,通过磨除岩骨脊、切开小脑幕将前、中颅底连成一片。处理该类病变的主要手术入路有后岩骨入路(乙状窦前经小脑幕入路),通过切除岩骨尖的中颅底前岩骨入路或两者联合,听力丧失者,可行全岩骨入路。

  肿瘤累及岩斜区,侵犯中脑周围或脑桥周围结构,可采用岩骨入路。如病灶累及更前方的床突区和颈内动脉池区,应考虑采用扩大岩骨入路。岩骨人路暴露上述区域有以下优势:到达上述区域的手术距离比乙状窦后入路短,小脑半球和题叶牵拉少,保护神经结构(即Ⅷ、Ⅷ对脑神经)。可以保护内耳结构(即耳蜗、迷路和半规管),保护重要静脉窦(即横窦和乙状窦),也保护 Labbe静脉及其他颞叶静脉和基底部静脉。

  颅底入路需要特别仔细地关颅,水密性关闭硬膜可以避兔脑脊液漏。可用自体移植的阔韧带筋膜来扩大修补硬膜。带血供的骨膜移植为颅底重建提供了主要的保护层,带血管的颞肌移植也能为大型颞底入路提供强有力的重建材料。微平板固定系统可以提高美容效果,在颧弓区和上颌骨区效果明显。

  相关资料信息来源:Youmans Neurological Surgery. 

还有疑问?咨询医学顾问点击即可电话沟通

了解更多教授相关信息及经典案例,可拨打官方电话或点击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关注INC官方公众号请点击【INC国际神经科学】到微信上搜索并关注。
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坚持以严苛标准吸收及更替成员,囊括了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临床手术巨匠,致力开展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以及疑难病例协调等工作。

免费咨询INC顾问

(信息已加密)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病情简介:
*留言提交成功后,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请留意接听【上海地区】的来电。
您可能更关心
相关真实案例
点击联系我们
关注INC国际神经外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