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整体临床效益仍不理想,脑胶质瘤预后较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dimaging、DWI)在诊断高级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方面具有临床优势。恶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较具侵袭性的原发性恶性肿瘤。GBM的发病率约占全部脑胶质瘤的54%。经过标准化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2个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来好转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研究表明,身体的免疫状态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靶向药物治疗胶质瘤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胶质瘤研究的新热点。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大概率以上的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无法到达胶质瘤病变。受体介导的运输方式可以利用血脑屏障的自身特性,通过内源性血脑屏障运输系统向恶性胶质瘤靶向运输药物。这种送药策略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抗血管生成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突变和表观遗传学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免疫治疗是未来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方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celltransfer,ACT)是一种被动免疫治疗的新技术,是在体外激活,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然后输入患者体内。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改造的T细胞(Tcellreceptor-genengengengengengentcell、TCR-T)、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angengentttortorttell、CAR-T)在临床上得到了研究和应用。随着神经肿瘤分子学技术的发展,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horatederase-1,IDH-1)也是目前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热点。
目前还有针对胶质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技术,如IDH-1突变疫苗、肿瘤新生抗原制备的疫苗等。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胶质瘤相关抗原(gliomasociatedantigen、GAA)或胶质瘤特异性抗原(gliomaspecificantigen、GSA)制成肿瘤疫苗,接种疫苗后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细胞提高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反应性。此外,纳米载体技术可以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运输。纳米载体系统针对胶质瘤特定靶点的靶向治疗策略有望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目前,这方面的靶向药物尚未出现,但由于胶质瘤具有很强的免疫控制性,其肿瘤微环境可能会影响CAR-T输注等基因修饰免疫治疗的疗效。目前,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现有研究成果,无论是主动免疫还是被动免疫,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很难找到特定的肿瘤抗原,也无法明确患者体内的各种免疫控制方法。
以上就是“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全部内容。对胶质瘤免疫状态的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液和肿瘤中存在许多免疫控制因子,如TGF-β、IL-6,以及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等相关因素。Th1活性异常升高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机制。本文进一步明确了Th17细胞在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分化和肿瘤免疫功能,为临床寻找合适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