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作恶多端”在于损害力,会侵袭脑实质和颅神经,侵袭动脉静脉,侵袭骨质造成骨质损害,引起神经功能问题,如肢体瘫痪、面瘫、疼痛麻木、失语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这些手术风险大的“叼钻”位置:岩斜区、CPA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区、枕骨大孔区、视神经管、大脑镰旁等位置,肿瘤致残和手术风险大。
对于解剖位置比较复杂的脑膜瘤,例如枕骨大孔区、斜坡位置深,风险高,可操作空间狭窄,切除肿瘤需跨过很多神经,容易损伤神经及脑干。手术难度大,导致切除不干净,如果强行切除,神经损伤引起瘫痪等副作用的风险就急剧升高。选择能够进行手术全切的主刀医生对于手术成功率的保障和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58岁女士-大脑镰旁脑膜瘤
年过花甲的退休老师王女士因为“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饱受愈演愈烈的头痛、癫痫、肢体无力的折磨,保守治疗已经令她痛苦不堪,可是由于肿瘤靠近大静脉窦和运动功能区,手术难以全切,易复发,且术后致瘫风险很大(60-全切不等)。咨询国内医院虽然表示可以治疗脑膜瘤,但是每个医院给出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多数表示位置不好,很难完全切除,容易出现后遗症和复发。
经过多次筛选和考量,王女士找到INC巴教授。
巴教授评估回复:
在与巴教授远程咨询后,教授给出的治疗建议是:要想达到术后不复发、无手术并发症、长期生存等效果,前提还是要对肿瘤进行较大水平的全切。被肿瘤浸润的硬脑膜可以完全切除并用患者自体组织代替,而且可以保留中央前回,复发的可能性低于5%。
巴教授邮件回复部分截图
然后她毅然选择巴教授手术,肿瘤顺利全切。术后五年随访中,王女士没有复发,各项神经功能无异常。
德国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
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提名委员会前主席
欧洲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主编(2004-2016)
国际神经外科学院创始会员
美国神经外科学院通讯会员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
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神经外科主任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
擅长领域:擅长颅底、脑干病变、功能区、大脑小脑、脊髓等复杂位置的肿瘤性、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擅长颅底、脑干等复杂区域病变的肿瘤切除术、神经吻合术等,脑干病变成功手术病例上千台,以高超的手术技术不损伤神经功能且全切病变。
48岁女士-右侧海绵窦、
鞍内及右侧眶尖脑膜瘤
另一名右侧海绵窦、鞍内及右侧眶尖脑膜瘤的女性患者,多方求医后选择了国际颅底手术教授INC法国福洛里希教授,福教授又是如何为她评估呢?
福教授评估回复:
如果需要手术,也只能用于海绵窦的减压,以好转症状,而不是切除肿瘤。切除海绵窦内的肿瘤将导致完全性眼肌麻痹,在功能上等同于一侧失明。因此不应该这样做。我可以做的是,如果患者诉因三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而复视,可以采取经鼻内镜海绵窦减压术。切除右侧蝶窦后壁,打开骨膜,抽吸肿瘤质软的部分,并进行活检。微创单鼻孔入路,用筷子技术。
福教授邮件回复部分截图
法国Sebastien Froelich(福洛里希)教授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
◆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
◆欧洲颅底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IRCAD Neuro-ENT-Skull基础课程主任
◆欧洲远程神经外科手术学院-颅底手术EITS课程主任
◆法国巴黎Lariboisiere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
◆巴黎狄德罗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2011年至今)
◆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2008年-2011年)
福教授一直被国内外同仁誉为“国际神经内镜及颅底手术的教授”,以神经内镜技术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较为见长。他神经内镜‘筷子手法’,为国际神经内镜发展和颅底显微手术技术进步贡献卓著。
福教授及其团队精钻脊索瘤等颅底复杂肿瘤20多年,至今已经拥有近300例成功脊索瘤案例,80%以上都是高难度颅底和颅颈交界脊索瘤。大部分脊索瘤患者在接受福教授团队治疗前均在其他医院做过手术,这类患者手术治疗更加困难。福教授手术的大多数患者得到顺利全切、无并发症、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5年和10年分别达到52.1%、23.6%;总生存期:5年和10年分别达到75.1%、52.9%。